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与调节的理论

时间:2023-11-23 07:16:52 心理 我要投稿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与调节的理论

  (一)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需要

  据有关方面资料报道,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中学生的情绪易变、抑郁、孤独、好动、交往困难、学习焦虑等心理障碍较为突出。这些表现不仅仅是中学生的性格问题,也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障碍或疾病。据重庆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专家邓安宁教授介绍,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约为30%。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危及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焦虑、抑郁、恐惧、交往困难等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已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学业的进步。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中,后进生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学生。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客观现实要求的需要

  由于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各种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加上单亲家庭子女、弱势群体子女的增多和独生子女的自身弱点,各级各类学校的后进生人数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倾向。这一问题除了社会因素外,相当部分的后进生的形成与他们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关系。素质教育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也需要成千上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我们决不能丢下或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暂时的后进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这是我们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和热爱后进生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尽管很多教师对后进生倾注了不少的心血,给予了很多的关爱,但是后进生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原因何在呢?据调查,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说教多和文化基础知识补得多,而对他们的心理障碍的形成,心理活动研究得少,对他们的心理障碍的调节研究得更少。不少教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敌对心理、厌学心理和补偿心理知之不多,对他们的焦虑障碍、恐惧障碍和交往障碍也了解不多。

  二、研究的假设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成长可塑性很强。不少学者、名人,甚至伟人在中学时期的表现并不突出,有的也在后进生的行列。但是他们的心理品质较好,加上顽强的拼搏,后来成为了社会的顶梁柱。如果我们对后进生心理障碍的形成与调节的理论与实践认真的研究,找到其形成的根源,然后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对个别严重者开展心理治疗,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与调节的理论】相关文章:

用运动来调节孩子心理障碍08-29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6大自我心理调节法04-07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08-24

你了解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吗 为何会形成呢04-18

中学生如何排除掉常见的心理障碍呢?09-02

减肥者的心理障碍04-12

中学生产生不良逆反心理应如何调节?09-05

单身女子常见的心理障碍09-02

克服择业前心理障碍09-03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性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