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小孩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吗

时间:2024-02-20 08:32:02 孕育 我要投稿

  1、当要求孩子叫人时,

你家的小孩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吗

  我们内心在发生些什么?

  第一,我们心底的养育焦虑在作祟。

  “如果不要求孩子打招呼,那就是我这个做家长的有问题了,别人会说我不懂得教孩子。”

  “我是懂教育的,我是一个会管教孩子的家长。你看,我要求他主动叫人了。”

  “你们不要指责我。不管孩子最终叫不叫人,我是尽力了呀。”

  只要我发出了这个动作,我的教养工作就完成了,我给自己贴上了“懂礼貌的好家长”的标签,我安全了。

  一切的负向舆论--诸如“这孩子不叫人,没礼貌,是因为他妈妈纵容他”–都跟我没有关系了。

  只要孩子乖乖叫人了,场面就不会尴尬了。

  这是一种“先发制人”的防御机制。本质上是家长内心的养育焦虑在作怪。家长如果没有高度的觉察力,很可能无法洞悉这个深层次的心理机制,而只能看到表层的心理动因。

  第二,从最浅层次的心理动因来看,家长要孩子叫人,是希望教会孩子“懂礼貌”。

  主动和人打招呼,这是“有礼貌的孩子”的标配。---至少,不在少数的家长,真的这么认为。可是,如果你欠缺基本的思考力,就会沦为人云亦云、没有主心骨的家长,你内心的养育焦虑非但不会缓解,反而会随着情境的复杂化而愈演愈烈。

  第三,在内心深处,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成“和我们一样平等且重要的个体”来看待。

  “把孩子看成是附属品,发出指令他就必须执行;

  他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也不需要过问他的意愿。”

  2、父母到底该不该要求孩子叫人?

  我们的教养行为(要求孩子喊人)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抵达教养目标(培养懂礼貌的孩子)?

  当你对孩子发出“叫阿姨”、“叫叔叔”的指令时,你就已经和眼前这个孩子断开了联结。因为你没有意识到,你面对的是一个有知觉、有思想的个体。你只是在把你的教养焦虑投射给这个个体,让他来承载你的目标和期望。

  逼孩子打招呼,孩子感受到的绝不会是“被尊重”!他只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扯线玩偶,被大人摆布,自己的意志却被严重忽略,以至于他慢慢形成一种信念:“我不值得被认真对待。”而如果此时他不叫人,被父母评判为“你真没礼貌”、或者被投以鄙视的眼光,这带给孩子的感觉将会非常糟糕,他会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意志。

  如果有机会,你可以问问他的感受,假如他还愿意对你说。

  “面对这个陌生的成人,他是什么感受?他喜不喜欢对方?是否愿意跟对方打招呼?”

  也许孩子的答案会令你惊讶。

  面对一个比他高大许多、看起来或许还严肃权威的陌生人,他会感到无法亲近、甚至感到害怕,这才是符合一个幼儿本能的正常反应。他需要躲在一个不被注意的位置,观察对方,直到他对那个叔叔阿姨产生基本的确信---“这个人是安全的”,才会在心理层面解除防卫,开放内心去真正欢迎对方。

  这也相当符合我们成人交友的心理适应轨迹。不同的是,孩子会把这一切写在脸上,而成人,却懂得伪装和掩饰。

  教育要生效,首先家长的心要正。

  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做着“维护我的教养形象和面子”的事情,孩子敏锐的心能第一时间察觉。心不正,则术不纯。

  尊重,是最高级的“为你好”。是我回归到你的内心,和你的感受同频共振,允许你待在“抵触和害怕”里,理解你此刻不想叫人的状态。

  父母用自身的言行来传递的理解和尊重,本身就是对“礼貌和修养”的最佳示范。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是时刻带着爱,并以平等和尊重作为基石,孩子是一定能够深深感受到的。

  这样长大的孩子,根本不必担心他将来没有礼貌。在孩子的内在,顺畅流动的能量、正向舒适的体验会辅助他,进行经验的整合,“礼貌和修养”也终将被内化到他的认知体系和行为习惯中。

  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正是在“模仿”和“体验”中进行的。

  3、关于打招呼这件事,

  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想要孩子学会和别人打招呼,父母自己首先做到就行了。愉快、友善地和朋友打招呼,并不强迫孩子。孩子会观察、模仿你。

  并不是那些看得见的说教、批评、表扬、惩罚才叫做“教育”。很多教养工作其实是在亲子互动的一点一滴中,悄无声息地发生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