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形成的

时间:2023-11-16 18:03:12 孕育 我要投稿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形成的

  1、溶血性黄疸

  凡是可以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以引起黄疸,此为溶血性黄疸。主要涉及疾病有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由于大量的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排泌能力,另外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值,就会出现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发生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泌功能降低,因而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另外因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以及小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反流进入血循环,使血中胆红素升高。

  3、胆汁瘀积性黄疸

  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的压力升高,胆管扩张,最后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此外肝内胆汁瘀积有些并非有机械因素引起,而是由于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而流量减少,导致胆道内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系由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缺陷所致的黄疸。本组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常见的有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iar综合征、rotor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等。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3)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5)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形成的】相关文章:

新生儿黄疸怎么护理09-30

新生儿黄疸怎么退09-28

[精选]新生儿黄疸怎么护理11-04

新生儿黄疸高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08-25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新生儿黄疸怎么办10-02

新生儿在家如何测黄疸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09-26

新生儿黄疸怎么退的更快?08-22

新生儿黄疸怎么晒太阳09-03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