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原文和词解

时间:2023-10-13 08:09:43 阅读 我要投稿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词解,《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的文章,即使只是一字一句解读文本,就已非易事,以下分享鱼我所欲也原文和词解。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词解1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image.png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亦:也。

  欲:喜爱。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胜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只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image.png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词解2

  第一个问题:“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中的“者也”是语气词连用吗?

  孩子的课本和教参上都说: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加重肯定语气。

  查韩峥嵘《古汉语虚词手册》P601-602:者也,语气词连用,表示确认,重点在“也”字上,“者”字起加重语气的作用,一般不必翻译。备考:如果“者也”不是用在名词的后面,而是用在动词性词组的后面,那么“者也”不是语气词连用,“者”同前面的动词性词组构成“者”字结构,它是助词。

  此处,“者也”前面的“舍鱼而取熊掌”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吗?显然不是,分明是动词性词组。

  按照韩先生的说法,如果“者也”前是动词性词组,则“者”与前面的`动词性词组组成“者”字结构,是助词,即“…的(人事物)”。

  那“者”字的“的”后面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的(结果)”。意思是说,“二者不可得兼”是结果,“舍鱼而取熊掌”是因。

  那“也”字呢?我认为是用在因果复句的末尾,表解释语气,是语气词,可译为“是因为(由于)”或“是”。

  “者也”放在一起,则可译为“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占有,(这)是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的结果”。

  或者译为:“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占有,(这)是因为舍弃鱼而选取了熊掌”。

image.png

  为什么我认为“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表解释呢?宋朝孙奭(shì)在《孟子注疏》一书中,这一段的后面加了一大段的疏。截取一小段如下: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至“失其本心”者,孟子言鱼之为味,我之所欲者也;熊蹯(fán)之味,亦我所欲者也。然而鱼与熊蹯,二者不可兼得,但舍去其鱼而取熊蹯也。以其熊蹯之味又有美於鱼也。”

  其中“以其熊蹯之味又有美於鱼也”一句,翻译过来就是“是因为这熊掌的味道又比鱼更有美味”。

  这可以成为“者也”不是语气词连用的证据吗?

  第二个问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中的“羹”是指“汤”吗?

  孩子课本和教参都译为“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查“羹”字,可知: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中国历史的上古和中古分界线,就是秦皇朝,而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显然属于秦皇朝前,故知此处的“羹”为“带汁的肉”。

  《左传》中祭祀的“羹”基本上都指“带汁的肉”,总不能给神灵和祖宗献上一碗汤吧?我猜想教参译“羹”为“汤”,是想着施舍的东西总不能是肉吧?但为什么就一定不会是肉呢?

  战国的时候,“羹”到底有没有“汤”的义项呢?我无法考证,只是存疑而已。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词解】相关文章:

罗汉鱼能和什么鱼混养08-12

野生鱼和养殖鱼哪个好08-21

招财鱼和什么鱼混养好08-19

梦见湖水和鱼09-14

梦见鸭蛋和鱼09-30

鱼的特点和本领07-28

鱼的特点和特征07-29

鱼的特点和性格07-29

鱼的喜好和特征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