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时间:2023-09-22 19:12:23 阅读 我要投稿

  孔子的哲学思想分为仁、德、义、礼。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1

  孔子的仁政思想是其哲学思想和统治理论的核心。对于道德的哲学思想,孔子提出了两种不可分割的道德思想:政治道德和学者不能坚持,任重道远。孔子思想中的义涉及面广,主要指道德、礼义和仁义。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礼是维护其仁、义、德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意味着人们应该维护当时的道德标准,维护传统的统治秩序,追求核心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秩序。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周毅(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宋国周毅(今河南省夏邑县)祖籍、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大成圣先师。

  孔子创造的完整体系的哲学思想完全适应了当时的统治,从当前的角度分析了孔子的'统治思想,有利弊。孔子提出了仁爱、天人感应和统一的思想。

image.png  

  孔子诞辰是什么时候?

  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阳历9月28日。孔子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出生于鲁国陬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2

  孔子倡导的理想社会,到底是怎样的呢?

  孔子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在《礼记·礼运》篇中表达的最为具体。

  原文如下(节选)如下: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image.png  

  孔子讲了两种理想社会状态:

  一种是大同社会;

  一种是小康社会。

  其实,孔子所说的“大道之行”,指推行古代尧、舜的圣贤之道。

  尧是一位很贤德的帝王,在他的治下,不仅天下太平,人人称颂,还把帝位禅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而舜也不负众望,继续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史称“太平盛世”。

  之后,舜把帝位禅让给了善于治理水患的大禹。可见,尧、舜都没有把天下作为自己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将其作为天下人的天下。

  因此,孔子对他们推崇备至,认为他们做到了“天下为公”,可以把那样的“太平盛世”,作为人类未来的美好理想。

  那时候的社会,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青壮年能够有用武之地,少年儿童能够快乐成长,男人能够尽到自己分内的责任,女人也能够有一个好归宿。人人没有私心,不会将财物据为己有;人人出力,不会处处想着为自己谋利。

  没有人怀着奸诈之心算计别人,盗窃、作乱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发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无忧的社会,真正实现了“仁义礼智信”的全面施行。

  可以说,这样一个社会,就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世界。

  然而,“大同”世界,只是孔子对上古尧、舜时代高度崇敬与对人类未来美好憧憬的产物,是中华儿女不断追求的理想社会。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还以“天下为公”来唤起民众。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他的大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不仅是孔子的理想,还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虽然,我们目前无法企及,但是,我们追求的'脚步却永不停歇。

  此外,“小康”社会,是孔子退而求其次的社会状态。

  孔子认为,在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执政时期,社会达到了这个状态。虽然,人们各自也有私利,但是,仁义礼智信却没有缺失。

  而且,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孔子殚心竭虑,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游说各国诸侯,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得到各国的认可,但事实证明,那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

  55岁开始,到处碰壁,68岁回到鲁国。人过中年,甚至接近老年的时候,孔子仍然在四处漂泊。14年的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君愿意接受他的思想。

  14载的时光,孔子到过卫、曹、郑、宋、陈、蔡、楚等,但基本都是春秋时期小国,范围在今天的山东、河南境内,最远到了楚国的信阳边境。

  68岁再回鲁国的时候,已是物是人非,儿子孔鲤不在人世,爱徒颜回也别了。在剩下五年的时间内,孔子主要是编书。修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73岁与世长辞。

  其实,大部分人,终其一生走出的半径都是有限的。西方征伐霸主拿破仑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之下。”

  在今天看来,孔子行走半径不过两个省的范围,但是,其思想和理念却像是长了翅膀,穿越千年,光芒万丈。

  此外,孔子无论是对礼治,还是对法治的认识,都是深刻而独到的。他从人性的灵魂深处去挖掘治国良方,注重人们发自内心,心悦诚服,自觉自愿,习惯成自然的治国之道。

  虽然,到了生命的尽头之时,他的理想依然没能实现,但是,他毕生追求理想社会的精神,却滋养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为全民族谋幸福。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追寻孔子的脚步,为了那个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2020年,开启得虽然有些沉重,但是,我们处处都能看到这个国家一直坚持着“追求全民族利益,处处为人民着想”的理念。

  在面临疫情肆虐之时,那时的湖北省瞬间得到了来自全国的支援,无论是医疗资源,还是生活物资。可以说,在2020年我们真正看到了那个踮起脚尖去实现的每一个人的“大同”社会。

  而且,在世界遭遇疫情危机的时候,中华儿女没有为一己之私,在国内刚刚控制疫情之后,快马加鞭支援全世界。

  这样的大国情怀,正是源于我们根深蒂固的“大同”思想。现今,我们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促进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孔子“大同”世界的理想。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3

  孔子是什么学派

  孔子是儒家,老子是道家,但《论语》证明,孔子很多思想来自老子。

  我们讲述中国哲学史,总要从春秋战国时代说起,这几百年是我国思想、学术的黄金时代,有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涌现出来。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各成一家,被称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道家与儒家了,他们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们生活于同一时期,据说孔子还曾向老子问礼。

  其实,在春秋时期并没有“道家”、“儒家”的说法,当时的思想家们并没有派别意识,他们的学说有很多相同之处,互相吸收,互相影响。比如孔子思想就受到了老子的影响。

  孔子的言行被弟子们编成了一本书——论语。根据《论语》中的记载来看,孔子受到老子很大的.影响。

image.png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认为君主不要强作妄为,要顺应百姓的自然天性,就可以治理好国家,即:

  为无为,则无不治。

  很多人认为道家崇尚无为,而儒家崇尚有为。其实不然,孔子也同样推崇无为而治,《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言论: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舜是儒家尊崇的三位圣王“尧舜禹”之一,孔子认为舜能无为而治,显然他也是很认同“无为而治”思想的。

  为什么孔子认为舜无为而治呢?《史记》记载,舜很有德行,能够影响身边的人向他学习,互相谦让,诚信友爱。舜一开始在历山种田,历山的人都能在划定田界的时候相互谦让;

  舜又跑到雷泽去捕鱼,雷泽的人都能互相推让鱼比较多的位置;后来舜又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的人就都能讲信誉,不会把次品拿出来卖了。

  而且不论舜搬到哪里去,都会有很多人来投奔他,住在他周围,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

  《论语·泰伯》记载,孔子曾说: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意思是舜和禹身为天子,富有四海,他们却从不为自己考虑,不占有私人财富。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认为圣人“利万物而不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意思是养育万物却不占有,为百姓做事却不居功。很明显,孔子受到了《道德经》的影响。

  《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说: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意思是仁爱的人一定很勇敢。孔子的这句话也是受到了老子《道德经》的影响,因为《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说:“慈而故能勇。”意思是因为慈爱所以能勇敢。

  “仁”和“慈爱”的意思相近,老子的话与孔子的话简直如出一辙,这难道是巧合吗?

  道家崇尚隐士,向往归隐的生活。其实孔子思想中同样有隐居的因素。

  《道德经》第九章说: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是告诫那些为政者,成就功业之后就要敛藏锋芒,甚至辞官退隐,不要贪恋权位,这是自然的道理。老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比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本是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他看到周王朝衰微了,于是便辞官退隐,不知所终。

  历来隐士都是推崇道家的,可能大家都认为,儒家就应该推崇建功立业、治国安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其实孔子也不反对归隐,特别是孔子周游列国却得不到重用,心灰意冷之下也产生了退隐之心。

  比如孔子曾说在国家无道的时候就不要出仕做官了,而应该隐居起来。《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曾说: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对颜回说: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泰伯》记载孔子说: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因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不被各国君主采纳,所以一度想坐着木筏到海外隐居起来: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些言论是孔子受到老子思想影响的明证!孔子很可能学习、研究过老子的《道德经》,至少他接受过老子思想的熏陶。

  孔子是儒家的圣人,老子是道家的神人、真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先贤圣哲,也是影响中华文化最深的两位大思想家。

  孔子从老子思想中吸收了这么多养料,说明儒家和道家同根同源,在先秦时代难分彼此。比如《庄子》一书经常借孔子之口阐述道家的思想,这表明了庄子也是很尊崇孔子的。

  所以我们后人对于道家和儒家不应该有分别心,不论是道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同时学习两家的智慧,既要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要有道家的谦退之心,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相关文章:

孔子是什么时期的人09-11

春分是什么意思代表的是什么05-06

木乃伊是什么06-12

diptyque是什么07-07

秋刀鱼是什么08-15

杏鲍菇是什么08-12

榻榻米是什么09-14

柔肤水是什么04-28

蟑螂是什么药材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