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国

时间:2023-09-04 18:54:43 阅读 我要投稿

  因为他无心也无力救秦国。

  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国1

  赵佗无力救秦

  赵佗、是河北正定县走出来的英雄人物。正定县在汉朝是常山郡真定县、大名鼎鼎的常山赵子龙也出自正定。

  战国时此地属赵国东垣县、大约公元前240年赵佗出生于此。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他亲身经历了自己故国被秦国蚕食吞并的过程。

  赵佗何时加入的秦国队伍、史书没有记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南征岭南(百越)。

  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淮南子》

  五十万秦军看起来挺吓人、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一是军队人数存疑、因为这一数据仅见于《淮南子》一书。二是士兵不是秦军精锐、多来自六国降卒、战斗力不强。

  战斗的进程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岭南地区还是没有开发过的落后地区、没有国家、只有松散的众部落。面对这样的对手、所向披靡的秦军竟“伏尸流血数十万”、“三年未能越岭”、主将屠睢也被越人杀死。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嚣、赵佗率兵第二次征伐百越、两人吸取了屠睢的教训、团结越族各部落的头人、酋长、安抚越人、这才平定了百越。

  秦朝平定岭南后、设立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治设在番禺(今广州)、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任嚣为南海郡尉、赵佗任龙川县令。

image.png  

  公元前208年、任嚣把南海郡尉传给赵佗。

  据《中国各朝人口》一书考证、秦军南征百越后、只剩下大约10万人。即便这10万都留下、摊到南海郡上也没多少兵力。

  更何况当年这些秦军多在当地结婚生子、安家落户。即便有些人还在服兵役、他们能有几人愿意回中原替秦朝卖命吗?

  还有一点、南方已经平定、在岭南应该实行的和其他各郡一样的郡县兵制。一般来讲、一个郡的常备兵也就2000人。

  所以、我认为赵佗当时手上并没多少兵力、就算他对大秦忠心耿耿、率领队伍能及时奔赴战场、他也无力拯救大秦。

  至于《大秦帝国》中秦始皇密令赵佗不要回师救秦的说法、更是笑谈。

  中原但有不测风云、南海军切勿北上靖乱、当断然封闭扬粤新道、不使中原乱局波及南天。将军谨记:老秦人北上、则华夏从此无南海矣!

  试想:梦想着大秦千秋万代继承下去的始皇帝、他担心的不是大秦的`兴亡而是华夏没有岭南吗?

  岭南对大秦很重要吗?

  越人并没有翻山越岭攻击秦国、当时大秦最危险的敌人是北方边疆的匈奴。

  赵佗无心救秦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六国的旧贵族、旧官吏纷纷起兵响应、秦王朝摇摇欲坠。

  任嚣也想在南海行动、无奈病势转危、临终之际任命赵佗为南海郡尉。并提示他可利用南海依山靠海、有险可据等优势建立一个国家。

  任嚣病亡后、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秦朝灭亡后、他趁乱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公元前203年、他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国2

  赵佗公园赵佗塑像

  从赵佗这些举动来看、赵佗是无心救秦的。之所以无心救秦、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老上级的影响。

  赵佗和任嚣相知相交多年、任嚣对他的影响很大。明代的钟惺对任嚣评价很高:

  任嚣何人、识时、识地、又识人、俊杰哉!当其时、嚣岂不为子孙计、而病以授佗?盖英雄未了之局、与其予子孙不肖者败之、不若予臣吏才略者成之。

  由此看来、赵佗后来的行动措施也是在完成老上级的“政治遗嘱”。

  2、赵佗对大秦不愚忠。

  赵佗本是赵国人、他对大秦的感情肯定不如土生土长的秦国人深厚、或者还有仇恨。当其时、陈胜吴广起义已被秦朝镇压、而六国的复国运动风起云涌、秦朝政权穷途末路。赵佗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拯救一个他并不热爱的国家呢?

  3、审时度势、自备待变

  在秦失朝纲、群雄逐鹿中原之际、他审时度势、既没有帮助暴秦镇压起义、也没有挥师北上、参与中原争霸、而是选择划岭而守、远离秦末战乱。

  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有价值的`、他让岭南地区踏上了新的历史进程。

image.png  

  岭南始祖

  南越国北至南岭(今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带)、西至夜郎(今广西、云南的大部)、南至南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东至闽越(今福建南部)。

  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在执政期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提倡汉越通婚、尊重越人风俗、任用越人为官、为将、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

  赵佗将汉字和汉文化引入南越、《粤记》说:“广东之文始尉佗”、教育越人“习汉字、学礼仪”、改变了越人互相攻杀的陋习、迅速推动岭南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南越原本农业和经济十分落后、还处在“青铜时代”。赵佗和首批南迁的中原官民把中原耕牛犁田、使用铁制农具的技术、打井灌溉技术、纺织技术传播到岭南、极大的促进了岭南农耕业的发展。

  公元前195年、在汉使者陆贾劝说下、赵佗臣服汉朝、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去世、享年一百余岁。

  正是赵佗和南越人民的共同开发、使一向落后的岭南地区获得了极大发展。

  赵佗、是岭南文明的一座历史丰碑。

  后世对赵佗的评价很高、称他是“岭南文化始祖”、“开放岭南第一人”、毛泽东也曾幽默地称他是“南下干部第一人”。

  今天、在石家庄市新华区赵陵铺镇有赵佗公园、在广州市有“南越王博物馆”、向世界展示着赵佗的贡献和荣耀。

  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国3

  为什么秦国七代无昏君

  其一、商鞅变法的约束。

  秦国算是诸侯国里的后起之国、春秋初年正式成为诸侯国、其后在秦穆公时期称霸西戎、秦国跻身春秋五霸之一。

  但是、自此之后秦国再次走向动乱、直到战国时期的秦献公、之后秦孝公进行商鞅变法、秦国直到秦始皇再也没有出现昏君。

  其实、这和商鞅变法后对秦国的整顿有很大关系、变法后秦国的旧贵族失去往日的影响力、其对秦国国君的影响力也变弱、相对而言、新国君上位更多的是凭借自身能力、而不是旧贵族集团斗争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昏君出现的概率。

  其二、商鞅变法给秦国划定了目标。

  秦国在商鞅变法前、虽然也有明君立志让秦国强大起来、东出称霸、但这种目标更多的是秦国国君的目标。

  而不是整个秦国的目标、秦国受国君自身能力和魄力的影响比较大、相对而言、秦国国君的目标也是比较模糊的、这就更容易出现昏君和庸君。

  商鞅变法后、直接把秦国打造成一辆不停歇的马车、整个国家都处在奔跑的状态、国君自然也是不例外。商鞅变法给秦国定的`东出目标、秦国发展方向稳定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昏君、庸君出现的概率。

image.png  

  其三、国民的“推动”。

  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国民和秦国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特别牢靠、而商鞅变法后、采取的耕战政策、让秦国国民能在对外扩张中获取非常多的利益。

  秦国的国民全被绑在秦国这辆马车上、马车带动着国民和国君、如果国君昏庸不作为、国民都不愿意、他们推动国君更加进取和努力。

  如果说秦穆公、秦献公的雄才大略是偶然因素、那秦献公之后连续几代国君都是明君、没有出现昏君、除了偶然性因素、很大原因和商鞅变法有关系。

  商鞅变法后、秦国整个国家来了个大改变、而且商鞅变法改变的不单单是秦国的普通国民、还改变、促进了秦国国君的思想和积极进取的心态。

【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国】相关文章:

谭嗣同的父亲为什么不救他08-18

为什么秦国七代无昏君08-12

女皮俑为什么救吴邪08-14

为什么不建议海葬05-26

为什么不建议纹眉06-21

扫墓为什么不擦墓碑04-16

为什么女性不建议喝茶04-18

为什么不建议吃罗非鱼08-16

为什么丈夫外遇不承认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