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天安门什么时候重建的

时间:2023-08-18 01:12:27 阅读 我要投稿

  1969年

  建国后天安门什么时候重建的1

  一、天安门“消失了”?

  始建于明朝的天安门城楼,是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后完全模仿南京承天门建造的,最早命名也是“承天门”。

  就在承天门建成后40年,也就是1457年,一场火灾将城楼烧毁,到了1465年,明宪宗即位后着手重建。

  1644年,就在李自成进京后,一把火烧掉了承天门,直到1651年,清朝顺治皇帝在废墟上展开大规模改建,之后的城楼也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宽九楹、深五楹的重檐歇山式城楼,改名“天安门”,取意“受命于天,安邦治国”。

  虽说清朝改建的天安门历经战乱并没有被深度破坏,可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外观上还是显得破败不堪,新时代的到来也为天安门赋予了新的使命。

  1949年夏秋之际,为了迎接开国大典,市政部门对城楼多年积存的鸽粪、蒿草等污物进行了清除,还将破损的砖瓦、门窗等构件进行了简单的修整。

  直到1952年,天安门城楼迎来建国后的首次大修,破损的门窗、腐朽的梁木被一一更换,还添加了卫生间、电梯等设施。

  图|建国之初的天安门

image.png  

  从那之后,每年大大小小的修补还是没有间断过,即便如此,城楼本身依旧被不断发现着巨大安全隐患。

  1965年国庆前夕,一支糟朽的空心大柱子被发现,时间紧迫之下,北京市特地调来了4根长达10米的450号钢槽,最后将这个大柱子加固支撑了起来。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地区发生的7.2级大地震,地震波致使天安门城楼原本的损坏及变形更加严重,紧接着,十年动荡来袭,天安门的使用频率变得更高了。

  无法大修之际,维护人员只能用海量的铁箍、钢材对城楼进行加固,这也使得城楼内部的重量负荷大到难以想象,正如当年一位技术人员坦言。

  “为了进一步坚固建筑体,用到的铁件之多,甚至超过了楼顶自身的重量!”

  即便如此,面对着“病体沉疴”的天安门城楼,一场彻彻底底的大修也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1969年,国务院做出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并在原地址上按照原本的规格及建筑形式重新修建,建筑材料也要全部更新。

  看起来十分正常的重建决定,却有着很深的政治影响力,毕竟,天安门是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建筑,一砖一瓦都干系重大,小规模维修还好说,拆除重建对于当时的`局势背景还是太过敏感了。

  原来,当年正处于十年动荡之中,中苏关系也十分紧张,天安门的重建不免会让很多人产生其他方面的联想,性质太过敏感。

  源于此,党中央最终决定,天安门重建工程要做到“秘密翻建”,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机密,施工开始前,城楼要被整个围起来。

  所以说,当年的重建过程中,外界看到的天安门城楼位置一直是一座巨大的席棚,就这样,天安门不为人知地“消失”了一段时间。

  就在那一段时间里,天安门建成史上第三次重建在无声中悄悄开始了。

  二、金丝楠木盒、西山墙炮弹

  就在城楼拆除过程中,还发生了不少令人难忘的细节。

  就在城楼被拆除的最开始,木工连组长姚师傅带着两名工人从东西两侧数起,准确定位中央脊瓦的位置,随即报告给了指挥部领导及专家,还有现场的公安及警卫人员。

  一众人来到楼顶位置,姚师傅连撬带砸,终于将脊瓦破开,只见其中藏有一个30厘米见方的金丝楠木盒,盒体本身的二龙戏珠雕刻图案清晰可见。

  就在盒子被打开后,其中放有一枚金元宝,还有一枚红宝石,以及朱砂、五彩粮等等,这一物件对于古建筑而言意义非凡,也是建造者祈祷风调雨顺的一种方式。

  随后,金丝楠木盒以及里面的东西都被上交国库。

  就在拆除西山墙之际,一名工人在其中发现了一颗不小的炮弹,现场指挥部得到消息后,立即指示公安部连同周围的土全部取走研究。

  整个拆除过程中国,相同规格的炮弹一共被发现7颗,至今为止,炮弹的来历及去处都还是个谜。

  建国后天安门什么时候重建的2

  天安门的景象,在视频里看到的太多,但都不及现场看的震撼感。它庄严威武,气势非凡,是无数中华儿女心向往之的地方。

  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原名为“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最早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以南京皇宫为模板再建的皇宫正门。

  南京明故宫模型

  由牌楼变成宫殿

  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就一直考虑着迁都,并为之筹备物资、开凿运河十多年,直到1417年,迁都正式动工,被征召的全国各地工匠开始陆续前往京城。

  当考虑到京城的皇宫建造,明成祖朱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蒯福,因为他参与过南京皇宫的建造,“能大营缮”;

  他还为“木工首”,手下有个“香山帮”,汇集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各种建筑工种,个个还都很厉害。后来,蒯福年纪大了,儿子蒯祥接班,同样是技艺高人,子承父业,也成了“木工首”。

  明成祖朱棣

  蒯祥前往京城,第一项任务就是根据皇帝的旨意,设计和建造皇宫正门——承天门,也是公认的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

  据记载,在施工前,蒯祥对于承天门的设计,结合了江南建筑艺术的风格,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

  经过了精通尺度计算,建造中的承天门,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经过了用料、施工等方面的精心筹划,承天门关键的榫铆运用,在建筑主柱和横梁之间也十分合理、准确和牢固。

  明人绘《明宫城图》 身着红袍者为大明永乐年工部侍郎蒯祥

  经过了4年努力,承天门在1421年竣工。当时的承天门为黄瓦飞檐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楼,外形与今天的天安门大致相仿,牌楼正中悬挂着“承天之门”的匾额,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承天门”,但规模较小,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承天门建成一年后,明朝的首都正式迁往了北京。

  1456年,承天门遭雷击被焚毁。1465年,承天门再次重建,并在原来的建筑基础上加以扩大,形式上也由开始原来的牌楼,改制成了宫殿的式样。

image.png  

  由“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1644年,李自成占领北京,承天门毁于战火。第二年,清顺治皇帝下旨,再次重建,6年后竣工,改称天安门。

  1651年“承天门”改建后称“天安门”

  大清朝为什么把“承天门”改称“天安门”?原来,满清封建贵族入主中原后,当时接连不断地反清斗争危及着满清封建贵族的统治,所以清代统治者特别注重“安”与“和”的策略,以求统治的.“长治久安”。如清代紫禁城内“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即取内宫平稳之意。

  而“承天门”改为“天安门”,既涵盖了“承天启运”的命名意旨,又纳入了“安邦治国”“国泰民安”的思想。当时的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城楼上的匾额上还刻有满、汉、蒙三种文字,并按满语语法直译为“天安之门”。

  之后,天安门在康熙年间又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修缮,作为皇帝的家门口,门洞数为五个,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而皇室亲王、封疆大吏和藩属国国王家的大门,都只能有三个。这五个门洞,中间最大的只有皇帝能走,两侧稍矮的门洞供宗室王公使用,外面两侧的门洞则供三品以上官员通行。

  明清期间,天安门是皇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的地方,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这里一直是“禁地”。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天安门饱受屈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统治,匾额上的满文被除掉,只剩下“天安门”三字。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老百姓这才有机会走进天安门。

  1901年清朝紫禁城午门的后面,广场上站着一个太监模样的清朝人,也许他进来是怀旧的吧!

  现在的天安门是1969年拆除后重建的。关于重建,毛主席的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对于翻修的复杂工程,周总理说,我们不能崇洋媚外,应该自己翻修。

  于是天安门在严格保密下被彻底拆除,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得以重新修建,建筑材料也全部更新,于1970年“五一”前竣工。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挂上了国徽,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重建后的天安门,焕然一新、金碧辉煌;几经扩建的天安门广场,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从过去封建皇家的广场,变成了当代中国的人民广场。

【建国后天安门什么时候重建的】相关文章:

出轨后如何重建信任08-05

考研后大概什么时候出成绩08-09

志愿填报后什么时候知道被录取08-02

汽车esp什么时候关闭什么时候开06-16

夏至在什么时候06-25

考研什么时候考08-04

李子什么时候成熟08-12

枇杷在什么时候成熟08-09

新车什么时候加水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