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作文

时间:2025-01-08 10:04:55 学习 我要投稿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的作文

学习的作文 篇1

  看了《我要做个好孩子》,金铃是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学习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她的数学不是特别好,但数学老师张老师带她到走廊里谈话,告诉她要补补计算题,说了几句话就让她到办公室做习题去。张老师有条有理慢慢地说,给她讲道理,教她。都说兴趣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之后,学习就有了动力了,遇到困难就会能主动去找解决的办法,当依靠自己的能力把问题解决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就激发学习兴趣,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她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也不喜欢妈妈不高兴,有什么事也是瞒着妈妈的。像有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她就不告诉妈妈,下次考试考得很好,一个好分数才一起告诉妈妈。最终她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改正了。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一直想做一个好孩子。

  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家长们喊着:“跑吧,孩子,冲刺吧!”

学习的作文 篇2

  每当我看到别的小朋友穿着溜冰鞋在人群中穿梭般地滑来滑去。我非常羡慕他们。

  直到去年生晶那天。我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溜冰鞋。我拿出鞋迫不及待地穿上去,一抬脚,啊!这鞋真沉啊。两只脚根本不听使唤了。谁知刚一迈步,“扑通”摔了一个根头,疼得我在地上座了好一会儿。好不容易爬了起来,脚往前挪,又是一个根头。真泄气!我噘起了嘴,心想学溜冰多难啊!爸爸在旁边看了哈哈大笑说:“我来扶你。”我紧紧地抓住爸爸的手,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生怕自己摔倒,我一边走一边数着:一二三四……慢慢地我感觉脚夫下有点稳了,就放开爸爸滑了一下,就摔了一个四脚朝天,我很生气地对溜冰鞋说:你怎那么不听使唤,害我摔了一个红苹果。我说:“学溜冰这么难,我还是不学了吧!”这话补爸爸听见了,他说:“做事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学会溜冰。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溜冰,加入了小伙伴们的队伍,自由自在地溜冰。

  经过好几天的练习,我终于学会溜冰。我好高兴啊!

学习的作文 篇3

  我的表弟比我小三岁,长得又黑又瘦,钮扣般的鼻子说话还瓮声瓮气的。更糟的是,表弟只有一只耳朵,他只能靠一只耳朵去倾听这个世界的美妙声音,我打心眼里可怜牠。

  表弟偏偏从四五岁起就迷上了音乐,缠着姑姑给他买手风琴。姑姑节衣缩食,终于一架崭新的手风琴在表弟家“落户”了。

  去年暑假,我去姑姑家玩,亲眼看到了表弟是怎样练琴的,我正和表弟兴高采烈地下棋,猛然间,大钟敲响九下,只见刚才眉飞色舞的表弟忽然收敛了笑容,“姐姐,等会儿再下吧,我该练琴了。”说着,表弟就要收棋,我正想挽回残局,连忙拉住他说:“哎呀!练琴着什么急,快,快下,完了再说。”“不行!每天九点是我练琴的时间。”表弟边说边睁开我的手,练琴去了。我真是又气又恨,表弟太“正规”了。

  表弟把一架比他还大的琴放在椅子上,用他那只唯一完整的耳朵贴近风箱,伸着细细的脖子。我真担心一不小心,脖子抻断了。表弟闪动着两只小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只见他时而停下来,用笔在曲子上划划点点,时而低头背;时而又用手敲打拍节,仿佛整间房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我有意冲他做鬼脸,要是在往日,表弟早和我闹开了。可今天,却连看都不看我一眼。我听了半天。也听不出个名堂来,独自玩去了。

  “不对,又错了!”姑姑喝斥着。我连忙从阳台上跑进来,边冲表弟使眼色,一边对姑姑说:“姑,他都练习一个小时了,休息会吧!”姑姑叹了口气,去厨房做饭了,我赶紧跑到表弟面前说:“走,玩会去,有我救驾没事儿!”可表弟一推我,坚强地说:“不,我就不信我拉不会,哼!”“你,不识好歹,死你!”表弟抹了一把鼻涕,托着下巴颏儿,眼睛死死地盯五线谱,还在冥思苦想呢,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弟弟的膀上已经卡出了好几道血印。

  “吃饭了!今天,有你们最爱吃的油焖大虾,快来!”姑姑在招呼我们吃饭呢,我一听,什么!“油焖大虾’,口水差点流出来,连忙去拉表弟,“得了,大音乐家,快吃饭去吧,今有油……”我还没说完,表弟便打断我的话说:“不、不吃,么时弹好了,幸什么时候吃!”唉,我可真拿他没办法。

  我们的`饭都快吃完了,只见表弟欢天喜地地跑进来,拉着我和姑姑,非让我们听听拉得怎么样。看着满头大汗的表弟,看他那左边失去听力的畸形的耳朵(只有一片个肉团),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惭愧、懊悔、自责……连我自己也说不清。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表弟那练琴时的身影,会让我在困难面前鼓起勇气,拼搏自强。表弟,你真是我的好榜样。

学习的作文 篇4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一件很需要努力的事情,但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习是一件增长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或许我们困苦过;在艰难的竞争中,或许我们疲劳过;在失败的阴影中,或许我们失望过。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艰难的.战胜是,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感受又有谁能表达出来呢?因此,(.)学习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体会,就会发现学习真好!

  学习,我们能够于同龄的同学相遇,没有辈分之间的隔离,只有同学之间的友谊,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这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一起出谋划策;在学习紧张的时候,大家共同奋斗不止、互相鼓舞;在课后玩耍时,玩伴把微笑奉上,把忧伤带走。

  学习,我们可以锻炼自己,老师是给我们搭建舞台的工程师,同学是为我们捧场的观众,让我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时刻。课堂上同学们争执的疑问,体会着自己辩论的风采,思维的敏捷;体育课上与同学们游戏,体验合作的作用,展现自己的特长。

  我情不自禁的发出:“学习真好!”

学习的作文 篇5

  我的书法启蒙老师是我的妈妈,她爱好书法和绘画。在我读幼儿园时,妈妈就会给我读《三字经》、《道德经》之类的文言文书籍,书中总会配有书法作品和国画。偶尔在看妈妈作画时,我也会在其身边捣蛋。我也常常感叹:我怎么一点也没有遗传妈妈的艺术细胞呢?妈妈不是专业的绘画和书法老师,就凭着自己对兴趣爱好的坚持,妈妈常跟我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有所进步。

  起初,我对书法提不起兴趣,我喜欢弹琴、下围棋、读书,可古人们不都说“琴、棋、书、画”要样样精通吗?妈妈建议我试着写写书法,就这样我认识了我人生中第一位专业的书法老师潘老师。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潘老师书法教室的情景,那是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放寒假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去的。潘老师书法教室里挂满了形形色色的画和书法字,我顿时就喜欢上了它,也就是那一天,我开始了我拜师学艺的书法之路。

  其实开始学书法时,好枯燥的,潘老师拿着一支毛笔开始给我们讲解:“这叫毛笔,它是由笔杆、笔头、笔毫三部分构成,毛笔的种类繁多……。”潘老师讲了很多,我似懂非懂,时而瞪大眼睛,时而点了点头,接着潘老师教我们如何执笔。我要说执笔是一件考我耐性的一件事情,潘老师让我们把毛笔握在手中,把胳膊悬空举起,每人坚持10分钟不能放下,刚开始我还认为这是小意思,后来我却发现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接连的一个星期,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这项基本功,我总会回去跟妈妈抱怨,为什么学书法不教写字,就只是握笔抬手臂,没意思不学了。

  可能潘老师也观察到了我们的情绪变化,第二个星期,潘老师开始教我们写字了。“这叫做横”,潘老师边说边重复写了几遍横划,然后把毛笔递给我,站在我背后,把住我的小手,在纸上连画几个有起笔、有收笔的横划。接着潘老师叫我自已写,我虽然也算是认真,但毛笔总不听使唤,无论怎么写,橫划总是歪歪扭扭的,或像条蛇、或像蚯蚓、或像油条,我看着这一堆“丑八怪”,心里又好气又好笑。我发现其他同学写起来也是这样,潘老师说:“你们写字感觉到手抖动的厉害吗?时间长了胳膊酸吗?”,同学们都说“会”,潘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上一星期为什么只练执笔不教写字的原因,就是让我们的小手和小胳膊通过执笔练习变的更加有力量,后来的每一节课我们都不用潘老师提醒就自觉的完成执笔练习,然后再开始写字。潘老师站在身旁鼓励着我们:“字无百日功,只要坚持,自然水到渠成”。我连写了几周,终于有点样子了,我看着这些点画,心里乐滋滋的,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写毛笔字是件很快乐的亊情。从此,我便热爱上写毛笔字了。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我就读二年级了,这时写的毛笔字和以前相比,可大有长进了,我从一年级学到二年级,虽然还达不到参加书法比赛的.能力,但我总会寻找一些写作品的机会,我想通过每一次作品的写作,提高自己的自信。二年级的功课更重了,但丝毫没有影响我对书法的兴趣。我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每个周未坚持到潘老师家继续练书法,在练书法的过程中,虽然经受了无数的艰辛,却也收获了不尽的快乐,这快乐,将伴随着我的一生。

  下面我把我的作品、妈妈的作品、潘老师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赏析,你们会爱上书法吗?

学习的作文 篇6

  今天我和大家说说我的读书心得吧!先给大家讲一下故事的内容。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早晨,小妮在宽阔的马路上兴致勃勃地骑着自行车,心中暗喜自己买到一双漂亮的鞋子。突然,一位年老体弱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走过。由于小妮骑自行车的速度太快,来不及刹车,所以把老奶奶撞倒在地了,可小妮却狠狠地对老奶奶说:“走开!我还急着回家呢!”说完便骑着车走了,老奶奶用全身的力气从地上爬了起来,发现小女孩的盒子还落在地上,便喊:“喂!小姑娘,你的盒子落在这儿了!”可小姑娘却哼着小调走远了,根本没听见老奶奶说的话。小妮走着走着,她突然想到那双漂亮的鞋,不由得转过头一看:“啊!我的鞋哪儿去了?”小妮惊讶地喊了起来,她赶紧回头去找,在半路时,却看到那位老奶奶颤颤巍巍的走了上来,脸上还扬着笑容说道:“小姑娘,你的东西落在那儿了!”小姑娘看了惭愧的`低下了头,连声说了好几声对不起。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得是:在马路上行走或骑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小心为上;自己犯的错误要主动承担,不能逃避责任:要学习老奶奶,宽容大度的,处事态度。

学习的作文 篇7

  新课程改革如潮般荡涤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领域,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冲击。既然我们把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中学语文教学称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我不妨也将渗透了研究性学习的中学作文教学称为作文研究性学习。也许有人会问:中学作文教学中该不该、能不能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呢?这是不是只是一种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一味迎合潮流的形式主义呢?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完全可以,也应当被渗透到中学作文教学领域中来。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完全走入了一种模式化的训练路子:教师讲授写作方法——教师提供参考例文——学生机械模仿。这样的作文训练仅仅为了写作而写作,背离了作文的本真。其实,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以交流为目的的一项语文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渗入,将引领作文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以写作方法作为主体。所以,我以为作文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写作需要为主体,融合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渗透了多种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的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

  作文研究性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培养目标:一、引导学生具备自如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去解决写作水平低下这一问题的能力。不管怎样的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作文研究性学习将一改以往一味灌输的方式,把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或者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或者与情景结合,或者借助多媒体表达,比较巧妙地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学习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最后养成为自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二、引导学生善于“动”起来获取和收集可写作信息,积累情感体验。学生在写作中必须借助具体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情感态度,这就是可写作的内容素材。这些东西犹如库存的货物,如果不提早留心积攒,运用时必然陷入窘境。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养成立足平凡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勤于“动手”收集、善于“动眼”关注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最好借助于一些精心设计的灵活多样的写作小课题来进行,能让学生自始至终以兴趣作浆,以新颖为舟,使他们真正动起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三、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从同龄人身上反观自己,成熟自己的写作手法。长期以来,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关系主要以竞争为核心,这就使得中学生之间严重缺失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的交流。这种状态使中学生的思想陷入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思想得不到碰撞,智慧不可能交锋,也就不能从同龄人身上反观自己,因而也就不能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调整彼此间的关系——有竞争也有交流,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乐于分享经验,分享所得,取长补短,以子之矛攻我之盾,以他人为镜,正自己衣冠,从而加快自身写作能力成熟的步伐,吸取众家智慧,形成独特成熟的写作风格。四、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思考,善于反观生活,提升思想认识的水平和高度。留心生活,处处有闪光的思想。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对美的发现,而是缺少对美的分析思考。如果你不知道何为“美”,任美云集在身边,你也不能够发现她。分析和思考,至关重要。不善于分析思考,就不能从生活的点滴中反观人生,也就得不到人生的真谛,因而也提升不了思想认识水平。作文研究性学习将给学生一双以分析思考为探头的慧眼,去追寻生活中闪光的思想。

  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在进行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策略:

  一、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原则:

  1、写作训练的方式应当多样化,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写作方法为主,长期使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乃至于排斥心态。高中生正是充满了创意和活力的青少年,作文教学应该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写作知识体系的特点,从电视节目等其他领域汲取有价值的东西,灵活地设计一些教学方式和内容,通过写作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尽可能地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乐写作文、写作文乐。这样一来,何愁学生不会思考、不会领悟、不会发现和创新?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

  2、写作训练的受益对象应当普遍化,大面积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基础、能力各方面却存在着不可抹煞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作文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挑战。毫无疑问,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让不同基础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发展。这些发展应当因人而异,这些发展也应当各有侧重。同一次作文训练,在总的教学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可以让不同学生有所侧重地练习写作:欠缺文采的可以在语言上下功夫,结构安排上比较呆板的可以从结构上来些突破,表达方式单一的可以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每一次作文训练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收益,有所长进。那种一个班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能有所收获的写作训练应当被摒弃,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受益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即使有些学生只得到了一点启示和收获。

  二、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

  1、训练形式具备活动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作用之一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的一种基本而重要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中去发现可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最佳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写”在“做中写”。例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故事会作文课。围绕作文训练的主题,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先讲给大家听。在此过程中,我抓住故事情节或人物特点,或评析、或总结、或过渡,同时穿插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加以串联。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故事加工写成作文。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2、训练内容多些生活性。作文研究性学习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对现实生活的排斥,观照现实生活,把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注意拓展学生作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时也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写作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作文教学课堂就成了生活的再现,作文的魅力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在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作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让学生不与生活剥离,凸显人。例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观察类作文课。在训练学生掌握“对人物描写应当点面描写相结合”这种手法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引导学习了几篇例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后,在早餐晚餐时间,我安排他们在学校餐厅仔细观察众多学生就餐时的神态动作,记录其言行举止,并抓一两个有特点的重点观察,之后写成文章。学生的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众生吃饭百态令人捧腹,其精彩的描写令人叹服,几乎每个同学都写得很好。

  3、训练内容具备综合性。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因此作文研究性学习既要体现语文课的特征,同时要尽量联系其他学科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要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资源,纵横延伸,引进与语文相关的信息,为学生情感的体验、作文能力的训练架设桥梁,构成认知框架,最后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写作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写事写人的作文,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历史,了解和某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阅读地理,了解该人物所在时代的生活习惯、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阅读政治,了解该人物所在时代的社会环境。这些方面的内容都能帮助学生塑造血肉丰满的主人公,写出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

  4、训练模式变成交流性。传统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作文研究性学习强调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促进全体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学会和别人在交流中比较鉴别吸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凸显个性。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经常比较能让学生分出自己作文水平的高下,适当借鉴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的具体做法是:高一的写作训练按计划完成后,学生的作文应有了一定的水平。进入高二,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用活页纸写,批阅后我先把本次所有作文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然后订到一起,封面上写上“作文选”字样,封面下装订一张空白纸,点评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作文讲评后交给学生传阅。同一个作文题目,一个班却有几十种写法,并且各有特点,阅读感悟借鉴,有心的同学就会得到很大的启发,作文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每隔一段时间,我还把作文批阅权下放给学生,由某一位学生打头组建“十人批阅小组”,负责作文的批阅——总结——装订——保管工作,目的是通过批阅作文让学生有所感悟,进而提高写作能力。一开始组织者由我指定,后来常有学生主动请缨。刚开始,有些学生不接受这种做法,他们不愿意别人读自己的文章,我讲了理由,并且允许用笔名别名,慢慢地,此法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普遍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

  在实践作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关键的一环是语文教师的引导。中学生无论从经验从方法来说,都达不到甩开膀子、扯开嗓子、大喊一声,三山五岳为我开道的程度。这个时候,老师必须及时机智地去引导他们在写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那么,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去做呢?笔者概括了以下两点:

  一、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冲击,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迎头赶上,及时充电,彻底领悟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精髓。一味地套用别人的经验和模式,或者一味照搬别人的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形式主义做法。作文研究性学习重在理念的彻底领悟,而不是形式的简单模仿。语文教师只有彻底领悟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质和精髓,才能结合某种写作技能和方法的特点,运用自己的智慧,精心设计出灵活多样、独特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田,广泛涉猎,精心研读,仔细体悟,彻底搞懂,惟其如此,才能种好这块责任田。

  二、关注学生的自留地。

  中国人喜欢模仿,一种教学模式一旦成功或有可取之处,立马会有许多人一窝蜂地学习,根本不管自己的教学对象——活泼泼的青少年学生。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必然格外关注自己所带学生正在耕种的那一块“自留地”。不同地区教学现状不同,不同学生学校生活内容不同,不同学生作文能力不同,我们必须立足于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现状,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能力缺失。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在他们可能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进行自己的作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我反对课题十分宽泛的作文教学,相反,那些切入点具体化的作文教学课题更能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以足够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与水平。太宽泛的写作课题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浪费学生的精力,耗尽学生对写作的热情。贴近学生生活,具体而微地引导学生去切入写作训练,必然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他们无尽的灵感。

  作文研究性学习大有可观。让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行动起来,立足学生的写作需求精心设计,切实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实践以上教学原则和策略,在中学作文教学这一方天地中大显身手,开拓全新的天地。

  [附案例]:

  关于“偶像崇拜”的作文研究性学习设计

  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教学步骤:

  一、 准备阶段。

  1、 界定“偶像”。

  2、 收集不同角度关于“偶像崇拜”的事例。

  3、 收集来自报刊杂志的关于“偶像”的报道文章。

  4、 收集不同人士关于“偶像崇拜”的看法。

  5、 收集身边同学“偶像崇拜”的事实及对此的看法。

  6、 你自己“偶像崇拜”的事实及看法。

  二、研究阶段。

  1、研究前四种资料,总结并评价普遍意义上的“偶像崇拜”观。

  2、研究普遍意义上的观点和后两种资料中的事实,重新确定你的“偶像崇拜”观。

  三、表达阶段。

  请有理有据地表达你的新观点。

  (案例评析:本次活动能从学生的兴趣切入,引生活活水入中学作文教学领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和眼了解生活现象,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丰富个性,健全人格。)

《学习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习的作文】相关文章:

学习的作文04-28

学习的作文04-29

学习的作文04-30

学习的作文05-01

学习的作文05-01

学习的作文05-01

学习的作文05-02

学习的作文05-02

学习的作文05-02

学习的作文05-02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的作文

学习的作文 篇1

  看了《我要做个好孩子》,金铃是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学习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她的数学不是特别好,但数学老师张老师带她到走廊里谈话,告诉她要补补计算题,说了几句话就让她到办公室做习题去。张老师有条有理慢慢地说,给她讲道理,教她。都说兴趣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之后,学习就有了动力了,遇到困难就会能主动去找解决的办法,当依靠自己的能力把问题解决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就激发学习兴趣,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她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也不喜欢妈妈不高兴,有什么事也是瞒着妈妈的。像有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她就不告诉妈妈,下次考试考得很好,一个好分数才一起告诉妈妈。最终她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改正了。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一直想做一个好孩子。

  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家长们喊着:“跑吧,孩子,冲刺吧!”

学习的作文 篇2

  每当我看到别的小朋友穿着溜冰鞋在人群中穿梭般地滑来滑去。我非常羡慕他们。

  直到去年生晶那天。我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溜冰鞋。我拿出鞋迫不及待地穿上去,一抬脚,啊!这鞋真沉啊。两只脚根本不听使唤了。谁知刚一迈步,“扑通”摔了一个根头,疼得我在地上座了好一会儿。好不容易爬了起来,脚往前挪,又是一个根头。真泄气!我噘起了嘴,心想学溜冰多难啊!爸爸在旁边看了哈哈大笑说:“我来扶你。”我紧紧地抓住爸爸的手,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生怕自己摔倒,我一边走一边数着:一二三四……慢慢地我感觉脚夫下有点稳了,就放开爸爸滑了一下,就摔了一个四脚朝天,我很生气地对溜冰鞋说:你怎那么不听使唤,害我摔了一个红苹果。我说:“学溜冰这么难,我还是不学了吧!”这话补爸爸听见了,他说:“做事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学会溜冰。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溜冰,加入了小伙伴们的队伍,自由自在地溜冰。

  经过好几天的练习,我终于学会溜冰。我好高兴啊!

学习的作文 篇3

  我的表弟比我小三岁,长得又黑又瘦,钮扣般的鼻子说话还瓮声瓮气的。更糟的是,表弟只有一只耳朵,他只能靠一只耳朵去倾听这个世界的美妙声音,我打心眼里可怜牠。

  表弟偏偏从四五岁起就迷上了音乐,缠着姑姑给他买手风琴。姑姑节衣缩食,终于一架崭新的手风琴在表弟家“落户”了。

  去年暑假,我去姑姑家玩,亲眼看到了表弟是怎样练琴的,我正和表弟兴高采烈地下棋,猛然间,大钟敲响九下,只见刚才眉飞色舞的表弟忽然收敛了笑容,“姐姐,等会儿再下吧,我该练琴了。”说着,表弟就要收棋,我正想挽回残局,连忙拉住他说:“哎呀!练琴着什么急,快,快下,完了再说。”“不行!每天九点是我练琴的时间。”表弟边说边睁开我的手,练琴去了。我真是又气又恨,表弟太“正规”了。

  表弟把一架比他还大的琴放在椅子上,用他那只唯一完整的耳朵贴近风箱,伸着细细的脖子。我真担心一不小心,脖子抻断了。表弟闪动着两只小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只见他时而停下来,用笔在曲子上划划点点,时而低头背;时而又用手敲打拍节,仿佛整间房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我有意冲他做鬼脸,要是在往日,表弟早和我闹开了。可今天,却连看都不看我一眼。我听了半天。也听不出个名堂来,独自玩去了。

  “不对,又错了!”姑姑喝斥着。我连忙从阳台上跑进来,边冲表弟使眼色,一边对姑姑说:“姑,他都练习一个小时了,休息会吧!”姑姑叹了口气,去厨房做饭了,我赶紧跑到表弟面前说:“走,玩会去,有我救驾没事儿!”可表弟一推我,坚强地说:“不,我就不信我拉不会,哼!”“你,不识好歹,死你!”表弟抹了一把鼻涕,托着下巴颏儿,眼睛死死地盯五线谱,还在冥思苦想呢,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弟弟的膀上已经卡出了好几道血印。

  “吃饭了!今天,有你们最爱吃的油焖大虾,快来!”姑姑在招呼我们吃饭呢,我一听,什么!“油焖大虾’,口水差点流出来,连忙去拉表弟,“得了,大音乐家,快吃饭去吧,今有油……”我还没说完,表弟便打断我的话说:“不、不吃,么时弹好了,幸什么时候吃!”唉,我可真拿他没办法。

  我们的`饭都快吃完了,只见表弟欢天喜地地跑进来,拉着我和姑姑,非让我们听听拉得怎么样。看着满头大汗的表弟,看他那左边失去听力的畸形的耳朵(只有一片个肉团),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惭愧、懊悔、自责……连我自己也说不清。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表弟那练琴时的身影,会让我在困难面前鼓起勇气,拼搏自强。表弟,你真是我的好榜样。

学习的作文 篇4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一件很需要努力的事情,但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习是一件增长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或许我们困苦过;在艰难的竞争中,或许我们疲劳过;在失败的阴影中,或许我们失望过。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艰难的.战胜是,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感受又有谁能表达出来呢?因此,(.)学习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体会,就会发现学习真好!

  学习,我们能够于同龄的同学相遇,没有辈分之间的隔离,只有同学之间的友谊,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这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一起出谋划策;在学习紧张的时候,大家共同奋斗不止、互相鼓舞;在课后玩耍时,玩伴把微笑奉上,把忧伤带走。

  学习,我们可以锻炼自己,老师是给我们搭建舞台的工程师,同学是为我们捧场的观众,让我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时刻。课堂上同学们争执的疑问,体会着自己辩论的风采,思维的敏捷;体育课上与同学们游戏,体验合作的作用,展现自己的特长。

  我情不自禁的发出:“学习真好!”

学习的作文 篇5

  我的书法启蒙老师是我的妈妈,她爱好书法和绘画。在我读幼儿园时,妈妈就会给我读《三字经》、《道德经》之类的文言文书籍,书中总会配有书法作品和国画。偶尔在看妈妈作画时,我也会在其身边捣蛋。我也常常感叹:我怎么一点也没有遗传妈妈的艺术细胞呢?妈妈不是专业的绘画和书法老师,就凭着自己对兴趣爱好的坚持,妈妈常跟我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有所进步。

  起初,我对书法提不起兴趣,我喜欢弹琴、下围棋、读书,可古人们不都说“琴、棋、书、画”要样样精通吗?妈妈建议我试着写写书法,就这样我认识了我人生中第一位专业的书法老师潘老师。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潘老师书法教室的情景,那是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放寒假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去的。潘老师书法教室里挂满了形形色色的画和书法字,我顿时就喜欢上了它,也就是那一天,我开始了我拜师学艺的书法之路。

  其实开始学书法时,好枯燥的,潘老师拿着一支毛笔开始给我们讲解:“这叫毛笔,它是由笔杆、笔头、笔毫三部分构成,毛笔的种类繁多……。”潘老师讲了很多,我似懂非懂,时而瞪大眼睛,时而点了点头,接着潘老师教我们如何执笔。我要说执笔是一件考我耐性的一件事情,潘老师让我们把毛笔握在手中,把胳膊悬空举起,每人坚持10分钟不能放下,刚开始我还认为这是小意思,后来我却发现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接连的一个星期,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这项基本功,我总会回去跟妈妈抱怨,为什么学书法不教写字,就只是握笔抬手臂,没意思不学了。

  可能潘老师也观察到了我们的情绪变化,第二个星期,潘老师开始教我们写字了。“这叫做横”,潘老师边说边重复写了几遍横划,然后把毛笔递给我,站在我背后,把住我的小手,在纸上连画几个有起笔、有收笔的横划。接着潘老师叫我自已写,我虽然也算是认真,但毛笔总不听使唤,无论怎么写,橫划总是歪歪扭扭的,或像条蛇、或像蚯蚓、或像油条,我看着这一堆“丑八怪”,心里又好气又好笑。我发现其他同学写起来也是这样,潘老师说:“你们写字感觉到手抖动的厉害吗?时间长了胳膊酸吗?”,同学们都说“会”,潘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上一星期为什么只练执笔不教写字的原因,就是让我们的小手和小胳膊通过执笔练习变的更加有力量,后来的每一节课我们都不用潘老师提醒就自觉的完成执笔练习,然后再开始写字。潘老师站在身旁鼓励着我们:“字无百日功,只要坚持,自然水到渠成”。我连写了几周,终于有点样子了,我看着这些点画,心里乐滋滋的,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写毛笔字是件很快乐的亊情。从此,我便热爱上写毛笔字了。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我就读二年级了,这时写的毛笔字和以前相比,可大有长进了,我从一年级学到二年级,虽然还达不到参加书法比赛的.能力,但我总会寻找一些写作品的机会,我想通过每一次作品的写作,提高自己的自信。二年级的功课更重了,但丝毫没有影响我对书法的兴趣。我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每个周未坚持到潘老师家继续练书法,在练书法的过程中,虽然经受了无数的艰辛,却也收获了不尽的快乐,这快乐,将伴随着我的一生。

  下面我把我的作品、妈妈的作品、潘老师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赏析,你们会爱上书法吗?

学习的作文 篇6

  今天我和大家说说我的读书心得吧!先给大家讲一下故事的内容。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早晨,小妮在宽阔的马路上兴致勃勃地骑着自行车,心中暗喜自己买到一双漂亮的鞋子。突然,一位年老体弱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走过。由于小妮骑自行车的速度太快,来不及刹车,所以把老奶奶撞倒在地了,可小妮却狠狠地对老奶奶说:“走开!我还急着回家呢!”说完便骑着车走了,老奶奶用全身的力气从地上爬了起来,发现小女孩的盒子还落在地上,便喊:“喂!小姑娘,你的盒子落在这儿了!”可小姑娘却哼着小调走远了,根本没听见老奶奶说的话。小妮走着走着,她突然想到那双漂亮的鞋,不由得转过头一看:“啊!我的鞋哪儿去了?”小妮惊讶地喊了起来,她赶紧回头去找,在半路时,却看到那位老奶奶颤颤巍巍的走了上来,脸上还扬着笑容说道:“小姑娘,你的东西落在那儿了!”小姑娘看了惭愧的`低下了头,连声说了好几声对不起。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得是:在马路上行走或骑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小心为上;自己犯的错误要主动承担,不能逃避责任:要学习老奶奶,宽容大度的,处事态度。

学习的作文 篇7

  新课程改革如潮般荡涤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领域,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冲击。既然我们把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中学语文教学称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我不妨也将渗透了研究性学习的中学作文教学称为作文研究性学习。也许有人会问:中学作文教学中该不该、能不能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呢?这是不是只是一种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一味迎合潮流的形式主义呢?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完全可以,也应当被渗透到中学作文教学领域中来。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完全走入了一种模式化的训练路子:教师讲授写作方法——教师提供参考例文——学生机械模仿。这样的作文训练仅仅为了写作而写作,背离了作文的本真。其实,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以交流为目的的一项语文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渗入,将引领作文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以写作方法作为主体。所以,我以为作文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写作需要为主体,融合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渗透了多种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的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

  作文研究性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培养目标:一、引导学生具备自如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去解决写作水平低下这一问题的能力。不管怎样的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作文研究性学习将一改以往一味灌输的方式,把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或者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或者与情景结合,或者借助多媒体表达,比较巧妙地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学习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最后养成为自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二、引导学生善于“动”起来获取和收集可写作信息,积累情感体验。学生在写作中必须借助具体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情感态度,这就是可写作的内容素材。这些东西犹如库存的货物,如果不提早留心积攒,运用时必然陷入窘境。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养成立足平凡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勤于“动手”收集、善于“动眼”关注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最好借助于一些精心设计的灵活多样的写作小课题来进行,能让学生自始至终以兴趣作浆,以新颖为舟,使他们真正动起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三、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从同龄人身上反观自己,成熟自己的写作手法。长期以来,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关系主要以竞争为核心,这就使得中学生之间严重缺失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的交流。这种状态使中学生的思想陷入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思想得不到碰撞,智慧不可能交锋,也就不能从同龄人身上反观自己,因而也就不能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调整彼此间的关系——有竞争也有交流,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乐于分享经验,分享所得,取长补短,以子之矛攻我之盾,以他人为镜,正自己衣冠,从而加快自身写作能力成熟的步伐,吸取众家智慧,形成独特成熟的写作风格。四、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思考,善于反观生活,提升思想认识的水平和高度。留心生活,处处有闪光的思想。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对美的发现,而是缺少对美的分析思考。如果你不知道何为“美”,任美云集在身边,你也不能够发现她。分析和思考,至关重要。不善于分析思考,就不能从生活的点滴中反观人生,也就得不到人生的真谛,因而也提升不了思想认识水平。作文研究性学习将给学生一双以分析思考为探头的慧眼,去追寻生活中闪光的思想。

  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在进行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策略:

  一、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原则:

  1、写作训练的方式应当多样化,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写作方法为主,长期使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乃至于排斥心态。高中生正是充满了创意和活力的青少年,作文教学应该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写作知识体系的特点,从电视节目等其他领域汲取有价值的东西,灵活地设计一些教学方式和内容,通过写作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尽可能地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乐写作文、写作文乐。这样一来,何愁学生不会思考、不会领悟、不会发现和创新?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

  2、写作训练的受益对象应当普遍化,大面积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基础、能力各方面却存在着不可抹煞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作文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挑战。毫无疑问,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让不同基础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发展。这些发展应当因人而异,这些发展也应当各有侧重。同一次作文训练,在总的教学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可以让不同学生有所侧重地练习写作:欠缺文采的可以在语言上下功夫,结构安排上比较呆板的可以从结构上来些突破,表达方式单一的可以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每一次作文训练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收益,有所长进。那种一个班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能有所收获的写作训练应当被摒弃,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受益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即使有些学生只得到了一点启示和收获。

  二、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

  1、训练形式具备活动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作用之一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的一种基本而重要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中去发现可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最佳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写”在“做中写”。例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故事会作文课。围绕作文训练的主题,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先讲给大家听。在此过程中,我抓住故事情节或人物特点,或评析、或总结、或过渡,同时穿插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加以串联。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故事加工写成作文。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2、训练内容多些生活性。作文研究性学习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对现实生活的排斥,观照现实生活,把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注意拓展学生作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时也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写作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作文教学课堂就成了生活的再现,作文的魅力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在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作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让学生不与生活剥离,凸显人。例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观察类作文课。在训练学生掌握“对人物描写应当点面描写相结合”这种手法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引导学习了几篇例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后,在早餐晚餐时间,我安排他们在学校餐厅仔细观察众多学生就餐时的神态动作,记录其言行举止,并抓一两个有特点的重点观察,之后写成文章。学生的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众生吃饭百态令人捧腹,其精彩的描写令人叹服,几乎每个同学都写得很好。

  3、训练内容具备综合性。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因此作文研究性学习既要体现语文课的特征,同时要尽量联系其他学科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要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资源,纵横延伸,引进与语文相关的信息,为学生情感的体验、作文能力的训练架设桥梁,构成认知框架,最后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写作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写事写人的作文,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历史,了解和某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阅读地理,了解该人物所在时代的生活习惯、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阅读政治,了解该人物所在时代的社会环境。这些方面的内容都能帮助学生塑造血肉丰满的主人公,写出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

  4、训练模式变成交流性。传统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作文研究性学习强调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促进全体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学会和别人在交流中比较鉴别吸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凸显个性。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经常比较能让学生分出自己作文水平的高下,适当借鉴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的具体做法是:高一的写作训练按计划完成后,学生的作文应有了一定的水平。进入高二,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用活页纸写,批阅后我先把本次所有作文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然后订到一起,封面上写上“作文选”字样,封面下装订一张空白纸,点评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作文讲评后交给学生传阅。同一个作文题目,一个班却有几十种写法,并且各有特点,阅读感悟借鉴,有心的同学就会得到很大的启发,作文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每隔一段时间,我还把作文批阅权下放给学生,由某一位学生打头组建“十人批阅小组”,负责作文的批阅——总结——装订——保管工作,目的是通过批阅作文让学生有所感悟,进而提高写作能力。一开始组织者由我指定,后来常有学生主动请缨。刚开始,有些学生不接受这种做法,他们不愿意别人读自己的文章,我讲了理由,并且允许用笔名别名,慢慢地,此法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普遍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

  在实践作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关键的一环是语文教师的引导。中学生无论从经验从方法来说,都达不到甩开膀子、扯开嗓子、大喊一声,三山五岳为我开道的程度。这个时候,老师必须及时机智地去引导他们在写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那么,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去做呢?笔者概括了以下两点:

  一、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冲击,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迎头赶上,及时充电,彻底领悟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精髓。一味地套用别人的经验和模式,或者一味照搬别人的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形式主义做法。作文研究性学习重在理念的彻底领悟,而不是形式的简单模仿。语文教师只有彻底领悟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质和精髓,才能结合某种写作技能和方法的特点,运用自己的智慧,精心设计出灵活多样、独特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田,广泛涉猎,精心研读,仔细体悟,彻底搞懂,惟其如此,才能种好这块责任田。

  二、关注学生的自留地。

  中国人喜欢模仿,一种教学模式一旦成功或有可取之处,立马会有许多人一窝蜂地学习,根本不管自己的教学对象——活泼泼的青少年学生。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必然格外关注自己所带学生正在耕种的那一块“自留地”。不同地区教学现状不同,不同学生学校生活内容不同,不同学生作文能力不同,我们必须立足于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现状,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能力缺失。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在他们可能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进行自己的作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我反对课题十分宽泛的作文教学,相反,那些切入点具体化的作文教学课题更能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以足够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与水平。太宽泛的写作课题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浪费学生的精力,耗尽学生对写作的热情。贴近学生生活,具体而微地引导学生去切入写作训练,必然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他们无尽的灵感。

  作文研究性学习大有可观。让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行动起来,立足学生的写作需求精心设计,切实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实践以上教学原则和策略,在中学作文教学这一方天地中大显身手,开拓全新的天地。

  [附案例]:

  关于“偶像崇拜”的作文研究性学习设计

  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教学步骤:

  一、 准备阶段。

  1、 界定“偶像”。

  2、 收集不同角度关于“偶像崇拜”的事例。

  3、 收集来自报刊杂志的关于“偶像”的报道文章。

  4、 收集不同人士关于“偶像崇拜”的看法。

  5、 收集身边同学“偶像崇拜”的事实及对此的看法。

  6、 你自己“偶像崇拜”的事实及看法。

  二、研究阶段。

  1、研究前四种资料,总结并评价普遍意义上的“偶像崇拜”观。

  2、研究普遍意义上的观点和后两种资料中的事实,重新确定你的“偶像崇拜”观。

  三、表达阶段。

  请有理有据地表达你的新观点。

  (案例评析:本次活动能从学生的兴趣切入,引生活活水入中学作文教学领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和眼了解生活现象,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丰富个性,健全人格。)